欢迎访问企业诚信管理服务公示系统
2025年8月2日    星期六
首页>> 行业信用 >> 详细信息

京津冀累计共享171家因严重失信被停业整顿的运输企业信息

来源:     时间:2025-07-17
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
交通运输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。7月9日,海报新闻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,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以信用修复为关键抓手,聚焦信用监管全链条,着力构建失信信息分类管理科学、修复流程便捷高效、协同联动规范顺畅的交通运输信用监管体系。记者注意到,京津冀三地在信用治超等重点领域协作成效突出,累计共享171家因严重失信被停业整顿的运输企业信息。
创新三级分类机制,构筑精准监管“新标尺”。一是科学构建分类体系。依据《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》等规章制度,建立“轻微、一般、严重”三级失信行为分类体系。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行为性质、实际危害程度、社会影响范围等核心要素。轻微失信指未造成实质性危害后果的首次违规行为,占比约65%。一般失信指多次发生同类违规或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行为,占比约30%。严重失信指危及公共安全、主观故意违法违规或导致重大损失的行为,占比约5%。二是夯实数据基础支撑。依托“信用交通·北京”平台,归集覆盖全市60余万从业人员、6万余户企业的600余万条信用信息,构建“一户式”市场主体电子信用档案,涵盖基本信息、信用评价、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四大维度近百项数据类别,实现动态更新。三是实施差异化信用管理。连续三年对道路运输、轨道交通等7大重点领域2.48万家市场主体实施信用评价,结果分为优(A+)、良(A)、中(B)、差(C)四级,其中差(C)级企业539家纳入严重失信管理。实行失信信息公示期差异化设置。市场主体完成有效整改并经验证达标后,可申请缩短公示期,对整改到位的严重失信行为,经核查确认,公示期可缩短30%-50%。